研究发现:周二SCI投稿,接受率最高!
当我们每次辛苦地写完一篇稿子,然后满怀信心地投出去的时候,第二天却收到一封Reject,让我们的心情由晴转阴,深深陷入到对自己的怀疑之中。
其实,许多科学家也遭遇过这种情况。为了研究如何才能提高投稿命中率,甚至有学者通过对期刊一整年的投稿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SCI投稿的神奇规律:在周二投稿,文章的接受率最高!
2016年8月15日,著名的统计学应用期刊《Physica A: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在线出版了这篇文章,文章全名为《Day of the week effect in paper submission/acceptance/rejection to/in/by peer review journals》,中文译名为《在同行评议期刊中的文章接受投递/接受/拒稿的星期几效应》。
文章的作者是英国莱斯特大学的Marcel Ausloos等三位教授,他们经过研究发现,SCI期刊投稿中存在着“周二-周三效应”,即周三投稿的SCI论文数量最多,而周二投稿的SCI论文最有可能被期刊接受,另外,切忌周末投稿,因为很容易悲剧……
01 行为的规律性
研究人员认为,考虑到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人类的行为会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验室中建立模拟实验方案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可行。
对于社会物理学家来说,他们最想探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存在非强制的规律性。例如在时间尺度上,是否出现每周、每月或季节性的规律;再例如,人们发现了月经、心跳或出生率等规律。
另外,众所周知,社会学家在金融市场中发现了星期几效应。
现在,研究人员对SCI论文投稿这一行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试图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02 数据与分析
研究人员收集了在2013年和2014年期间通过电子方式投稿至《塞尔维亚化学学会杂志》(JSCS,在2012年的影响因子为0.912)的文章情况,收集到的文章总数为596篇。下图是JSCS期刊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收到的所有按星期分类的SCI稿件数量。
不难看出,学者们在这一年的周三向JSCS期刊投稿的数量最多,所以,已经体现出来了“周三效应”。
接下来,研究人员又深入细致地统计了其他数据。如下表所示,N为稿件的数量,Na代表的是被成功接受的稿件数量,而拒稿的数量用Nr表示。此外,Nrr指未按时返修的稿件数量,Nw指稿件被撤回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596篇论文中,截至本文发表,仍有2个还在同行评审中,仍有38篇文章尚未发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周三(Wednesday)的收稿数量达到117件,这再次验证了“周三效应”。
同时,研究人员使用“Na/N”、“Nr/N”的数值分别作为“接受率”(红线)和“拒稿率”(蓝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投稿的“接受率”在周二达到顶峰,同时,“拒稿率”在周二为最小值,这便是“周二效应”。
此外,在得出上图之后,研究人员又使用“Na/Nr”作为“接受/拒稿率”对“周二效应”形成了直观描述,如下图所示。
03 可能的解释
在观察到“周二-周三效应”之后,研究人员认为,这个现象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类型、论文类型和作者类型。
其实,JSCS期刊在化学方面相当专业,大多数论文都使用了具有实验性的数据,并且论文经常是许多人合著。
众所周知,在一个活跃的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在每一天都会做大量的工作,只有在周末,他们才会进行数据分析。因此,他们通常会选择周一或周二去做一些学术讨论。
至于周末投稿的效果,其实可以猜想的到,这些科学家们普遍不喜欢在星期六或星期日去投稿,因为他们觉得不应该在周末还面临着投稿的压力。
所以,如果真的要赶着周末去投稿,他们很难拿出周二或周三的工作热情去反复仔细修改手稿,甚至不太愿意去分析重要结论或证明结果之间的重大关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周三而言,周二投稿的文章的接受率会更高,所以似乎没有必要再等一天去打磨(polish)已经成形的稿子!
04 尾声
在本论文中,作者们探讨了科学家提交论文供同行评审并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行为,并尝试寻找到规律性。结果表明,星期二所录用的论文最多,而周三所投稿的论文数量最多,另一方面,周六提交的论文的拒稿率最高。
研究人员认为,这篇论文中只研究了JSCS期刊,如果能够将本文结果与其他期刊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或许会更有趣,所得到的结果也可能更具有普适性!
尽管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关于投稿的“周二--周三效应”,但是,论文能否被接受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文章的质量。不过,目前正打算投稿的小伙伴们,倒是不防可以试一试这个效应哦!
本文来源iPlants,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