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Reports:3区升2区,年发文量2w+,录用率70%,DeepSeek预测有风险!
Scientific Reports
ISSN:2045-2322
Journal Impact Factor:3.8
5-year Journal Impact Factor:4.3
Immediacy Index:0.8
Eigenfactor Score:0.90790
Article Influence Score:1.1
出版商:Springer Nature
创刊时间:2011年,覆盖自然科学、工程学、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年发文量超2万篇。
期刊指标
Scientific Reports影响因子从2021年的4.996分滑落至2023年的3.8分,首次跌破4分大关。这一变化与其年均2万+的超高发文量直接相关,但相较于同级别综合期刊(如PLoS ONE的3.7),仍保持微弱优势。
2023年中科院分区升级版:大类小类均位于2区,脱离此前3区争议。
JCR分区:Q2(2023年JIF排名22/73),但升级版采用“期刊超越指数(JSI)”后,其学科交叉性更受认可。
在学术界严打"灌水"的背景下,Scientific Reports自引率从2019年的5.2%骤降至2023年的1.3%,远低于科睿唯安15%的警戒线。这一数据侧面反映编辑部正在重塑学术公信力。
全球引用量长期位居前列(2020年超54万次,Clarivate 2021年统计为第6高被引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的最新年发文篇。据内部消息,编辑部已将拒稿率提升至65%,材料学、化学等热门学科的录用标准显著提高。
审稿与录用
审稿速度:第一次决定21天,提交到录用137天。
录用率:
网友反馈高达70%,对创新性要求适中,但强调数据严谨性。
审稿流程:
技术审查:检查格式、伦理、剽窃等;
同行评审:2-3名专家评估,允许作者推荐审稿人;
多轮修改:常见2-3轮修订,编辑最终决定。
费用性价比
版面费:2690美 元(约合人民币19568元),开放获取占比99.85%,可全球免费阅读。
性价比:年发文量庞大但影响因子稳定,适合追求快速发表的学者。
期刊评价
正面认可:
作为《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审稿专业度高,部分领域(如临床医学、机器人)审稿意见尖锐且具指导性。
吸引国际知名团队投稿,不乏高影响力研究,如气候变化、生物医学突破等。
争议与风险:
“水刊”标签:因发文量过大,国内部分高校(如华南理工、中山大学附属医院)曾将其列入预警名单,但2021年后逐步解除。
学术评价限制:部分单位考核中不认可2区以下期刊,需结合自身科研目标谨慎选择。
DeepSeek预测
小鹿总结
随着Nature出版社推出更高级别的Communications系列期刊群,Scientific Reports正逐渐转型为"科研中间站"。其最新实施的"数据质量勋章"认证制度(Data Quality Badge)或许将成为破除"水刊"标签的关键举措。
在OA期刊大洗牌的今天,这本曾创下单日收稿700篇纪录的"巨轮",正在学术严谨性与包容性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科研工作者还需根据自身研究特性,理性看待期刊的"工具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