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Comm:院士主编的国产期刊再创新高,拿下IF=10.7!中科院3区,国人发文第一,适合投资!
MedComm是一本于2020创刊,由Wiley公司与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合作出版的开放获取英文期刊。影响因子持续增长,现阶段突破10分。JCI排名呈现爆炸式增长,达到行业第17,JCR进入Q1区,表现很亮眼。
MedComm在2021年被ESCI和PubMed Central数据库收录,2022年又被Scopus数据库正式纳入其中,进一步证明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和质量。
期刊简介
MedComm强调促进对发病机制的理解或改善人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原始发现。特别鼓励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化学、药理学或材料科学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以解决临床、基础和转化医学的问题。
ISSN:2688-2663
创刊年份:2020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商:Wiley
官网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6882663收稿范围和文章类型期刊官网显示收稿范围:MedComm 感兴趣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临床医学、分子诊断、表观遗传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药物发现、进化医学、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该杂志侧重于疾病特征、致病机制和医学技术的临床和实验进展。文章类型有:接受原创文章、综述、报告、社论等。关键词罗列一些: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疾病中的非编码 RNA、细胞衰老、细胞死亡、细胞信号转导。期刊分析
从影响因子看,2021年开始持续增长,到2023年突破10分,达到10.7。在学术圈的名声越来越响。
从自引率看,2021年开始出现增长,2023年为3.7%,自引率低,安全。
根据中科院分区,在大类-医学中位居3区,在小类-医学研究与实验中也属于3区,在国内分区中,有点被低估了。
2023年JCI排名从147快速上升为17,属于Q1区,背景较强,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期刊年发文量也连年增长,到2023年为201篇,数量一般,对文章挺挑的,需要有创新性。
根据WOS数据,2023年国人文章占比为95%,几乎可以说是国人研究者的主场了。
在国家投稿贡献中,国人为349篇位居第一,随后是美国为47篇,印度为6篇,吸引很多国人投稿。四川大学为79篇,中科院为34篇,浙江大学为32篇。
审稿周期
根据官网数据,MedComm提交到第一个决定需要33天,提交到接受为145天,也就是5个月左右。
小鹿选取了近期出版的3篇文章,观察它们的审稿时间:
第一篇:提交2月18日,接受10月8日,发表11月14日;
第二篇:提交6月2日,接受9月28日,发表11月11日;
第三篇:提交4月3日,接受9月1日,发表11月9日。
提交到接收最慢6个月,最快3.5个月,整体审稿速度中规中矩。
版面费
期刊是一本混合OA,非开源不需要版面费。选择开源出版,版面费为35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2.5万元。
投稿评价
网友1:我感觉真的特别专业和严格,对我来说对得起它的影响因子。
网友2:来来回回三轮revise,对文章的要求真的高,23年IF肯定>10了!
网友3:期刊目前还属于ESCI,非SCI。审稿人和编辑都很负责任。文章接受后等online花了将近3个月时间。
网友4:总体审稿人还是负责任的,二审有个人针对技术问题提了七八个问题。
期 刊分析
主编,James Henderson Naismith,Harwell的教授和研究综合体主任,以及牛津大学Rosalind Franklin研究所的主任。以其通过X射线晶体学和小分子靶向治疗对蛋白质结构的研究而闻名。
主编,魏于全,四川大学西医学院华西医院生物治疗与临床肿瘤中心教授兼国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靶向治疗、信号转导、基因和细胞治疗以及癌症疫苗。
期刊总结
MedComm是一本新兴的医学期刊,影响因子达到10.7,自引率仅为3.7%。中科院分区虽位于3区,JCI快速上升到行业第17,不容小觑。国人占比高达95%,潜力很大,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平台。
相关文章推荐